今年5月,一場以廉政文化為主題的“器·鑒——寶雞周秦廉政文化展”在陜西省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開展。 此次展覽依托在寶雞出土的館藏文物資源,充分挖掘文物蘊含的廉潔文化元素,共挑選蘊含廉潔寓意、歌頌清廉品德的主題文物108件(組),以廉政思想在不同時期的演進串聯,利用文物的型質、挖掘文物的內涵、提煉歷史的脈絡,梳理周禮秦制中的廉政理念。 展覽以“序章·公私”“個人·崇德”“社會·尚禮”“國家·遵法”四個板塊由淺入深、由私有到公權、由原始崇拜到法治社會,向大眾展示寶雞“禮樂文明之搖籃、德政思想之淵藪”的鮮明氣質。截至目前,該展累計接待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300余批次,全市2萬余名黨員領導干部參觀學習。 從文物到文化 深挖廉潔思想“源頭活水” “您知道嗎,何尊銘文不僅是‘中國’一詞的最早記載,還是德政思想的最初體現?!苯?,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何尊展柜前,講解員向一群來自北京的游客介紹。 何尊,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賈村鎮,為西周成王五年鑄造,其內底鑄有銘文122字。眾所周知,周王朝是中國廉政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文字學家發現的最早的“廉”字,使用的是大篆字體,而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體。通過注解發現,相比甲骨文,何尊銘文中的“德”字,右下角多了一個“心”,表示統治者在施政時要懷有民本之心,這是周人在總結商人亡國教訓后得出的中國智慧,也是廉政、德政思想較早的雛形。 寶雞是周秦肇基之地,周秦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基石,該地區不僅有蘊含深厚文化價值的出土文物,還有多位歷史性代表人物。從北首嶺神秘的彩陶壺到石鼓山精美的青銅器,從九成宮典雅的醴泉銘到法門寺素凈的秘色瓷,從周原沃土的宮殿基址到雍城大地的秦都遺存……據不完全統計,寶雞現存具有廉潔思想的文物、藏品共170余件(組)。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在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發源于寶雞的《周禮》,從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個方面,對官員提出了執政和考核要求?!傲斌w現了西周“以廉為本”考察政績的核心思想,“廉”是官吏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西周初年,百廢待興,被委以重任的周公和召公勵精圖治,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周公握發吐哺、禮賢下士,用智慧權謀、敬業奉公和為官有為深刻詮釋了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四要素,召公則甘棠樹下聽訟決案、勤政愛民,以從政者善待人民的道德價值和明辨是非的品性充分體現出廉善、廉辨二要素,二人為“六廉”典范為后世推崇。 無獨有偶,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董家村的毛公鼎,其器底鑄銘文32行499字,是迄今為止商周青銅器銘文中篇幅最長的。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稱贊毛公鼎銘文抵得上一部《尚書》,鼎刻銘文中周宣王對毛公的政治要求,恰好與“六廉”一一對應。 同時,出土于陜西岐山禮村的大盂鼎,是迄今發現的西周最大一件銅鼎。鼎刻銘文共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貴族盂之事,也揭示了西周王朝對殷商滅亡原因的總結,即酗酒無度、好逸惡勞、貪圖享樂,從而喪失了天命。因此,西周統治者對飲酒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的態度,周公專門撰寫《酒誥》,規定只有在祭祀、宴饗等重要場合才能少量飲酒,被稱為中國第一篇禁酒令。 在寶雞市渭濱區博物館珍藏著一件與眾不同的青銅器,造型為長94.6厘米、寬45厘米、高20.5厘米的長方體,2013年出土于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這件文物名為禁,是古代在祭祀和宴饗時用來盛放酒器的幾案。據工作人員介紹,將青銅器作為廉政文物展出,不僅讓參觀者欣賞它的珍貴和精美,更能從西周禁酒令中獲得嚴以律己的啟迪。 寶雞周原博物院所藏的西周刖人守門鼎上有一刖足人像,側身、屈膝、跪坐、失左足。古代對觸犯法律或者俘虜之人,多刖其足以為守門之隸??梢?,在西周時期已有規范人們行為舉止的歷法存在。 “毋敢荒寧,虔夙夕助雍我邦小大猷。雩乃敷政事,毋敢不規不型。雩乃訊庶有訟,毋敢不中不型。毋敢龔橐,龔橐唯有宥縱,乃侮鰥寡,用作余我一人怨,不肖唯死?!边@是“器·鑒——寶雞周秦廉政文化展”展廳里西周四十三年逨鼎內壁上的一段銘文,大意為要勤勉施政,不能貪圖安逸;要秉公執法,不能濫用職權;要明辨是非,不能賞罰無據;要謹防腐敗,不能中飽私囊。這 316 字銘文,是受封者逨為了紀念冊封的過程和天子訓誡而鑄造,描述出“官司歷人”的儀式。權力需要制約,監察制度就是對權力進行約束的制度。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此外,在周穆王時,呂國諸侯甫受命編修的刑書《呂刑》,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法律文獻。其中對貪贓腐敗的懲治措施明確寫在刑法中,這也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反腐敗法。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無論是何尊上出現的“德”字,還是《周禮》中的“六廉”思想;從周公為長子伯禽和康叔傳授統治封地經驗所作《康誥》一文中闡述的治國安邦德政理念,到撰寫《酒誥》全國禁酒成為有史以來第一篇禁酒反腐令,再到中國刑法雛形《呂刑》的誕生;還有文物上銘文的印證,周秦時代的廉政基因已經根植,廉政文化和廉政制度也為當代社會加強廉政體系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圖鑒和文化滋養。 從展示到啟示 促進廉潔理念深入人心 周人重禮又崇德,秦文化的特征是法與利,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文化逐步轉型升級,從混沌到秩序、從原始到精進、從樸素到凝練。 近年來,寶雞市文物局系統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圍繞“博物館之城”建設,以豐富的文物文化資源為依托,深入挖掘闡釋蘊含其中的廉政文化,充分發揮傳統廉政文化以史為鑒、資政育人的作用,堅持以“挖掘有深度、活動有實效、教育有影響”的原則,以黨建引領讓文物活起來,先后組織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寶雞周原博物院、法門寺博物館、寶雞民俗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積極圍繞廉政文化策劃推出新展,將不同時期的廉政文物“串點成線”,吸引廣大黨員干部參觀學習,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用文物講好廉政故事、弘揚廉政文化,為清廉文化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截至10月底,各廉政展覽累計接待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800余批次,全市3.5萬余名黨員領導干部參觀學習。 近日,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微信公眾號刊發的一篇名為“‘滿招損,謙受益’——從考古出土的文物說起”的文章,在文博圈里引起熱議。文章列舉包括寶雞出土撲滿在內的多件文物,由小見大、以古鑒今,讀來令人頗受啟發。 這是寶雞市文物局系統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一個縮影。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線上線下聯動,全市各文博單位將“兩微一端”數字媒體作為宣傳主陣地,前三季度共發布文物廉政視頻 50 余條、廉政“微課堂”700 余篇,深受好評。 同時,堅持走好群眾路線,打造廉潔文化廣域傳播矩陣,繪就周秦廉政文化新版圖,前三季度依托各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等,組織多種形式的社會教育活動170余場次,宣傳廉政文化思想。 聯合寶雞日報推出《寶雞文物》???,聯合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文物主題游徑,協助陜西省紀委監委、寶雞市紀委監委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拍攝制作大型廉政文化紀錄片《廉鑒》,通過挖掘歷史文獻、文化經典、文物古跡中的廉潔思想,整理古圣先賢、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人民群眾“走進博物館看廉、拿起手機學廉、人在社區見廉、隨時隨地思廉”,讓寶雞廉政文化更接地氣、更潤人心。 接下來,寶雞市文物系統將把文物所詮釋的樸素的廉潔文化思想和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有機結合,進一步開展好廉政文化宣傳教育,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轉載自《中國文物報》 作者:覃思)